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1
来源:渝粤教育 时间:2023-12-07 01:35:15
135
国家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 平时作业 参考答案 标准答案
以下范文仅供参考,与他们答案相似,可能被判做O分
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1
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
2023年7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工学一体、技能就业”。练好过硬本领,技术创造未来。从技校学生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得奖牌,再到2011年最年轻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青年工匠裴先峰的秘笈是“就是用心学、刻苦练”。如今,越来越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教室车间学技能,在生产一线练技术,唱响一曲曲劳动者之歌。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高技能人才已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崇尚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升级提供澎湃动能。
结合材料,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青年人如何才能成为改革创新生力军?
参考答案1:
青年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注重技能培养和实践经验: 材料中提到裴先峰通过用心学习、刻苦练习获得了技能大赛奖牌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表明青年人应该注重技能培养,通过在教室和车间的学习,以及在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练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技能的熟练掌握是成为创新生力军的基础。
追求过硬本领: 在材料中,“练好过硬本领,技术创造未来”强调了过硬的技术能力对于未来的创新至关重要。青年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需要追求过硬的专业技能,保持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青年人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而创业精神则能够使得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推动行业的发展。
崇尚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可以激发青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精神将成为推动青年人在技术领域取得更大成就的动力,使其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青年人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向智造升级提供澎湃动能。在各种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项目中积极参与,为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青年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需要在技能培养、实践经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将个人的技能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答案2
青年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注重学习和技能培养: 正如裴先峰所强调的,“就是用心学、刻苦练”是成为技术工匠的秘诀。青年人应当积极追求知识,关注前沿技术和行业动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过硬的专业本领。参与技能培训、实习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敢于挑战和创新: 成功的改革创新往往需要冒险和挑战传统观念。青年人应该培养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参与创业、科研项目,积累实际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
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很少有一人独立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青年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专业的人合作,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团队。参与学术研讨、团队项目等活动,提高协作和沟通技能。
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还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了解和思考社会发展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案。
坚持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技能劳动者的崇尚和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青年人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追求卓越,不怕艰苦,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青年人要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需要具备综合素质,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发展,努力将自己的才华和激情投入到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的事业中。
二、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文件,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主权: 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行使的,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法治原则: 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规定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标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
社会主义道路: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接受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 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团结统一: 宪法强调我国全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国家,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坚持共产党领导: 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法律权威: 宪法规定法律的权威,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以上是我国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宪法可能随时间变化而进行修正,因此最新的宪法文本可能包含一些新的原则和内容。
参考答案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 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原则: 宪法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应当成为国家意志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承认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法治国家原则: 宪法强调依法治国,规定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统一战线原则: 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各个阶层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实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军队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属于人民,军队必须保守军事机密,听从党的指挥。
这些原则在宪法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框架。需要注意的是,宪法的内容可能随时间有所调整和修改,因此最新的宪法修正案也需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