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来源:渝粤教育 时间:2023-12-07 01:43:19 86
国家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 平时作业 参考答案 标准答案
以下范文仅供参考,与他们答案相似,可能被判做O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1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
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尝试寻找国家出路的运动和改革,但最终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以下是清朝末期的三次探索及其失败的分析:
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 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的一次改革尝试,由戊戌政变引发,光绪帝下令进行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失败原因:
保守势力反对: 变法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包括保守的官僚、军队和封建势力。这些势力对改革心存疑虑,反对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变法派的主政地位。
外国干涉: 部分改革涉及到国家利益的重新划分,引起了外国势力的警惕和反感。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改革派无法有效抵御外国压力,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康梁议和(1900年):
背景: 康梁议和是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应对,清政府被迫签署的一系列协议。议和的结果包括废除赔款、削减军备、驱逐义和团等。
失败原因:
屈服于外国压力: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的军事打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接受了不平等的康梁条约,使中国陷入更加危急的国际地位。
失去民心: 康梁议和使清政府失去了国内的支持,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感,加深了对清政府的不信任。
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革命后中国并未迅速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失败原因:
政权动荡: 革命后,政权动荡,各地爆发了多次冲突和混乱,导致国家治理困难。辛亥革命并没有迅速带来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外部干涉: 外国势力依然存在,对中国政局进行干涉。英、法等列强通过“二次革命”等方式影响中国事务,使国家难以真正实现独立和自主发展。
总体而言,这三次探索的失败表明了清朝末期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内部分裂和改革难题时,未能有效解决国家出路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失败经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训,也为未来的探索和努力提供了一些反思。
参考答案2:
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主要指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北伐。这三次尝试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揭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和挑战。
戊戌变法(1898年):
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下的百日维新,旨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国家现代化。然而,变法受到了来自守旧派势力的激烈反对,其中包括义和团等反动组织。维新派内部也存在分歧,缺乏足够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支持。
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的现代化改革意愿,但中国社会的保守势力和制度难以迅速改变。政治改革需要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辛亥革命(1911年):
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然而,革命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军阀混战,各地割据,社会秩序混乱。此外,国内外列强干涉,特别是对于外交上的不利局面使得新政府难以稳定国家局势。
启示: 辛亥革命揭示了在推翻封建制度后,建设稳定、有序政权的困难。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孙中山北伐(1926年-1928年):
失败原因: 孙中山北伐是为了统一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然而,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合作短暂,内部矛盾激化,加上外部势力的干扰,北伐最终未能取得全面成功。国共分裂和长期的内战为中国带来长时间的动荡和不安。
启示: 北伐失败凸显了中国政治困境的复杂性,政治团结的缺失和外部干扰的影响。表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需要政治团结和国内外环境的有利条件。
总体来说,这三次探索的失败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也强调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以及对内政治团结和对外自主性的追求。
参考答案3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家危机四伏。在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其中包括清末的三次探索,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北伐。
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 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朝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失去对朝鲜的影响力,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国家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呼声。
探索失败原因:
保守势力反对: 变法受到来自保守派势力的强烈反对,包括义和团等势力的反抗。清政府内部的对立使得变法难以推进。
外部干涉: 外国列强对变法持谨慎态度,甚至反感。光绪帝发起的百日维新遭到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的支持,但最终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
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 清政府的腐败、民众的不满,外国列强的压迫,社会动荡不安。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武昌起义。
探索失败原因:
政权更迭混乱: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但随之而来的是政权更迭和混乱,各地形成割据势力。国家政权不断更迭,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和稳定的政局。
外国势力干涉: 各省政权的割据和争夺,使外国势力看到了干涉中国的机会。这导致了外国列强在中国各地建立势力范围,削弱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国民党北伐(1926-1928年):
背景: 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思想为国民党提供了一种解决国家问题的理念。北伐是为了统一中国、建立国家统一的政权。
探索失败原因:
党内矛盾: 国共合作虽然在北伐时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随着北伐的进行,国共两党矛盾逐渐显现。这导致了国共分裂,使得北伐的胜利无法转化为建立稳定统一的国家政权。
外部压力: 外国列强对于中国的内部事务持有干涉态度,对国共冲突进行了支持。这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使得北伐最终未能实现全面的国家统一。
这三次探索的失败,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和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问题,包括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国压力等。这也表明了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必须面对内外诸多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